私域流量链路打造成流水线

快隆惠递

私域流量,不明思议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用户群体,不再为信息流平台的推广费而发愁,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我们的客户下单数据。

在我们明确了客户群体、客户需求、销售方法等,我们才能去打造私域流量池。目前常用的私域流量池是微信这一块。

01打造的步骤 

1. 角色定位

经营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以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客户的生活中的,这个角色并不是产品的品牌,而是产品的代言人。通常都是以“老板”这个形象,当然也可以分散多个不同的角色。只要角色特点是符合大众审美的,符合大众口味的,就可以了。有趣和有用才是最最重要的。

2. 客户获取

获取客户就要以客户为主,被动添加好友,吸引客户的重点又在内容的体现上。

3. 互动激活

我们和客户交流的目的就是激活客户潜在需求,然后购买。当没有客户能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预留一些间接交流的痕迹在里边儿。

4. 销售转化

在私域流量池完成销售、复购,并发挥私域池的社交传播功能。让客户在购买的时候还能主动帮我们做宣传传播。交易的成功是服务的开始、裂变的开始。

02 私域流量链路

其实我们以二类电商的广告主的眼光来看这条链路,就会发现这个链路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核心关键。实际以客户为核心的操作链路是:

客户下单→核单、与客户交流→导流到微信→完成客情维护二次销售→粘性保持完成→持续推广

客户下单等于客源来源,也就是二类电商的推广下单渠道。客户购买了我们的产品之后就自然已经筛选了用户群体,并且我们获得了用户的联系方式。这是我们链路的第一步。这一步其实没有搭建私域池,只是用了很多信息流平台然后完成了自己的商品营销。这一步完成了广告的推广搭建、店铺运营等。

在完成第一步之后,我们就得核单,也就是说和客户建立联系。

一般都是打电话给客户核单,也是最直接的和客户接触。核单的时候就引导客户添加微信。这一步,是客户的引流。从公域转为私域的关键。

为什么要导流到微信呢?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客户再次购买我们的产品,也就是复购。通过产品与用户的联系展开去维系客情,并且通过社交电商的方式去完成我们的二次营销。

完成复购之后,就可以拍摄短视频了。短视频是给用户一个最直接、最强宣传性、最具互动性的。短视频是与微信好友存在互通的关系,这也让我们短视频的用户池有了保证。

 

我们就可以通过直播或者短视频营销的方式,通过自己的私域流量完成自己的产品营销。

03 私域流量该注意什么?

1、设置行为红线

(1)控制传销

一个微信号能加满5000个好友,不少企业利用微信的庞大社交网络形成辐射。

一个多层金字塔的结构中,如果一个人发展5000个下线,一个企业能控制的私域流量就是惊人的天文数字。

但是,微信会严格控制这种“类传销”的多层分销结构。

其做法简单粗暴而有效:无论是否有入会费、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些特征,只要有分销层级,都不许超过两层,将出问题的可能性限制在最低。

小黑裙(腾讯投资)和云集先后被处罚,都是触犯了这种平台规制的红线。

(2)禁止裂变

早在几年前,微信就曾打击过美丽说、蘑菇街等企业的诱导分享行为。

2019年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又发布了一篇《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账号文章。

裂变是2018年红极一时的“增长黑客”主张的模式,但微信已经明确了态度,不会给出这种空间。

(3)打击外挂

用外挂养号已经是私域流量江湖中公开的秘密,这也是被微信平台禁止的。

外挂不仅产生了大量恶意营销行为,还产生了诈骗等犯罪风险,更影响了用户的社交体验。

2019年6月18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打击“微信营销”外挂的公告》,再次申明了微信严厉打击外挂行为的态度。

换句话说,要做私域流量,可以,但必须是真真正正的“活人”。

2.收编私域流量

当品牌建立了私域流量,就达到了去中介化的效果,这相当于在平台上做了一个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直接导致靠贩卖流量为生的平台丧失利益。

这类案例在微博经营的初期就曾出现过,有个说法是:微博还没赚到钱,大V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面对私域流量的兴起,平台开始反制,主要的手段是收编私域流量。

3.公私域的流量穿透

一些大平台早就设计了一种更加大气的“玩法”。他们允许、助推流量进入私域,但又会设计一种机制,让私域流量回流公域,实现两个域的穿透。

其实,垄断流量并不是公域的价值,公域满足不了的个性化需求,自然会流向私域;但公域依然有其独特价值,私域也替代不了。

04 公域真正的价值体现 ?

控货范畴更大。能够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推动“上规模”的事。好比商场的大促,如果没有阿里大平台的支持,哪个品牌商可以做个“双11”出来”?

数据沉淀更深,算法更先进。这也是基于控货实现的。私域里掌握的只可能是用户的有限标签,原因在于,用户的标签不是自动形成的,而是在与货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比如用户对于货品的浏览、选择、复购等行为痕迹,就暴露了用户的消费能力、偏好、兴趣、决策风格等。而且有了大量的数据沉淀,平台算法也会通过机器学习变得更加先进,这将使公域和私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品牌商也应该清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除非有源源不断的流入,否则只会越来越封闭。私域流量池被收割几次后,可能就会慢慢失去活性,转化为弱社交关系。

好比一个池子,如果水不进也不出,就会变成死水,必须要和外界的水源实现联通,才能万世不竭。所以,私域流量还需要回到大平台的公域中促活,开发出新的用户需求,因为,平台始终在控货。

平台与品牌商在公私域流量上的争斗,看似是进击与反制,实际上是一对欢喜冤家的日常互动,最终,谁也离不开谁。所以,想做私域流量池的时候要先了解到微信的一些规则,避免被封号。

分享到:更多 ()
快隆惠递

相关推荐